礼泉农业网 >> 叉喙兰

关注数字农业要让农民心中有数喜树白毛椴望楼柯纸花木碱蓬Kf

2023-03-16

关注:数字农业要让农民心中有数

蓝花土瓜

关注:数字农业要让农民心中有数

地肥水美,风调雨顺,也许是每一位中国农民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五谷丰登、牛羊满圈,才能带来富庶的生活。然而现实就是现实,过去靠天吃饭的基础产业已经觉醒,只有现代科技的“阳光雨露”,才能真正为华夏故园带来甘霖和新绿……如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已经开始在部分农村得到推广。那么,这一被专家称为“数字农业”的又一新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怎样才能成为广大农民通向致富的宽广大道呢?

主持人:

本报 彤宇

特邀嘉宾:

龙瑞新 吉林省农安县科技局长

陈玉泉 吉林省梅河口市科技局长

王化学 吉林省榆树市科技局长

农民有心于“数字化”,我们更要有志于搭建好高端的“数字服务平台”

主持人:4月27日,我曾跟随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专家组的专家们到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吉林省农安县华家镇沈家村,在村委会铁椤的科技课堂里,看到农民们拿着春耕测土施肥的“电脑配方”,把国家和省里来的农业信息专家团团围住,问这问那。热烈交流的场面,令人难忘!

龙瑞新:的确如此。一个离柏油公路那么远的村落,用农民的话来讲是“头一次国家来人了”,我作为一个乡党委书记出身的基层科技局长,对农民的这种求知热情深有体会。

我们农安县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主要应用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市农科院提供的“多媒体玉米生产智能系统软件技巾唇兰术”,科学指导玉米生产,对玉米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对保间隙增加或加工精度变差的时分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这个沈家村,有415户农业家庭。在今年春耕期间有107户应用了“测土施肥”的“数字农业”技术,由于比例较大,又有“数字村”之说。那么“数字农民”对“数字农业”有些什么想法和希望?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主题专家组派出的专家和承担研究计划的吉林省专家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农民中间实地考察。所以你看到有不少农民是骑着自行车,从好几里地以外赶到村委会科技课堂的,目的就是要谈一谈当“数字农民”的体会,对“数字农业”来一个“实打实”的讨论。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农民反映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看不太懂“电脑配方”。农民把自己耕种土地的土样,拿到“农业信息系统”测出各种相应的指标后,系统会给农民输出一个类似医院化验单那样的一个“电脑配方”,上面有建议施肥量、目标产量等各种信息。但由于“太专业”,农民大多看不懂。所以,在那些配方的后面,几乎全都需要县农技推广站蹲点技术人员的再“翻译”。

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来的专家一边为农民讲解“配方”,一边当场表示这个问题一定抓紧解决。只要在输出部分重新设计一下,就可以打印出让农民“能看懂的电脑配方”。因为不仅测土施肥,以后的田间施肥、管理及其它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农民有心于“数字化”,我们农业技术人员更要有志于搭建好平坦的“数字服务平台”。

要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数字农业”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在吉林省开展的“农业智能化信息软件示范推广”工作中,县一级的科技部门作为一个基层的项目承担方,可以说既是承上启下,又是重大,体会应该很深。

陈玉泉:对,应该说这是一项涉及面大,需要各方面协调开展的工作。我们梅河口市是县级市,2002年开始承担这个项目。为了抓好示范区建设,对全面的推广工作起带动作用,我们先后3次组织镇、村领导和农科人员、示范户研究示范区建设工作。

在作为示范区的曙光镇,书记、镇长亲自抓落实,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拨给镇农科站一台微机。经过一年的示范与推广,很快使智能化农业信息软件系统在我们的示范区及多数的乡得到了一定面积上的应用,效果比较好。特别是使农民群众普遍认识到这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比如去年我们这里低温冷害较重,应该是水稻生产普遍减产的年份,但是曙光镇由于应用这个项目的15万亩,共增产水稻840万公斤,平均亩产量达到545公斤,比历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新增产值537.6万元,节约成本675万元。这一年,曙光镇仅靠推广应用“数字农业”一项,年增收节支总额达到1212.6万元,全镇受益农民12.6667万人。

由于见到了直接的效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今年我们的示范区面积已经扩大到20万亩水田,辐射区带动面积扩大到40万亩。这与当初的两万亩相比,可以说是向“数字农业”更加靠拢了,当然我们的工作也更重了。比如3月底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并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了技术实施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了对乡镇骨干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培训面达到示范区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

在农村基层多培养一些“活电脑”和“农家字典”

钢筋的松弛实验 主持人:电脑种地,谈何容易。要使农民利用北车前好农业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它的搭建过程恐怕要有不少难度?

王化学:我们榆树市也是县级市,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是这个项目的首批示范市县之一。目前示范区农业总收入比非示范区增长12%%,加快了我们市农业生产向效益农业迈进的进程。

众所周知,农业智能系统只有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且也只有因地制宜,贴近农民,才能被农民认可和接受。在示范应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懂计算机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计算机,致使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脱节。这就需要培养专门人才,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这样的人,并被农民形象地称为“活电脑”。

另外要做到勤调查。现在我们共有9个软件应用示范点,其中6个“多媒体玉米生产智能系统”、2个“多媒体水稻生产智能系统”、1个“多媒体畜牧生产智能系统”。通过对这些示范点的降雨量、积温、土壤肥力、常年施肥量、主推品种及饲料、饲养技术等进行摸底调查,已经做到了严格规范,既保证了向农民提供数据的科学、准确,又能够做到高质量的跟踪服务。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处理在地头,使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用得放心,使得满意,被农民夸为“农家字典”。

在硬件建设上,今年将依托我们科技局,利用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榆树市农牧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榆树市专家工作站、在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市场榆树市博士工作站。通过这几个平台,把农业专家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信息在榆树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贴近农民、体谅农民、实惠于农民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技术服务,“数字农业”最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

主持人:目前为农民开展的“测土施肥”,还是一个免费的服务项目。记得专家曾开玩笑地问农民:适当地收一些费用行吗?那位经常把“配方”举过脑门的李清海说,今年通过“测土施肥”,不但有了科学性,还比往年节约了300块钱,这个配方50块钱都值。

龙瑞新:我还注意到那个刚30岁的肖洪涛也赞同这个说法。他今年通过“电脑配方”合理施肥,节省了350块钱。他说的这样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就是对他们这些能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就不错了的农民,今天能靠精确施肥节约了成本,明天还可以靠“数字农业”现代农业信息节约管理和别的成本,他说这些不都是收获吗!我常想,他的这些朴素的希望,正是我们要努力去从事的工作。

王化学:我在县机关工作过一个时期,现在我常常提醒自己,一个普通的农民可能会把去一趟乡政府看做是很大的事情。我们的“数字农业”技术是直接面对农民的,不仅要在乡一级,而且要在村里和示范大户家里都争取设置上电脑设备,让农民方便比较,逐渐直至完全进入信息社会。目前,我们已经在种植业大户何国庆、牧业大户马凯等重点养殖户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今年还要扩大在种养殖大户中进行示范,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智能系统与专家对话,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陈玉泉:由于经费和操作复杂等原因,影响了示范推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技术人员难于下乡指导,影响了技术的准确应用和补充实验数据,测产面积及户数少,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技术优势。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积极克服,努力创造一个利于发展的局面。我感到,贴近农民、体谅农民、实惠于农民的服务,才是最好的农技服务,而“数字农业”最有希望达到这个高度。

郑州白斑病专科医院
南京肛肠医院十大排名
哈尔滨做人流哪个医院好
上海白癜风
友情链接